传承岐黄薪火 厚植育人根基
发挥“五老”作用推动中医青年成长成才
——在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2025年5月30日上午)
近年来,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更多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重要指示,立足中医特色,以“一人带一域、一老树一旗”为理念,打造以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刘孟安教授为核心的“五老”育人品牌,探索形成特色实践路径,现简要汇报:
一、以“岐黄初心”铸魂,传承大医精诚的信仰之根
中医教育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文化的浸润与精神的赓续。我院邀请刘孟安教授作为“开学第一课”主讲人,将其40余年行医执教中积淀的“信中医、爱中医、守中医”的情怀转化为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生动教材。通过“三个一”(一场讲座、一次诵读、一堂思政课),将《大医精诚》中“先发大慈恻隐之心”的医德观与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度融合,让“医者仁心”的种子深植学生心田,在入学之初就为学生点亮从医信念的灯塔。
二、以“杏林讲坛”传道,筑牢精益求精的专业之基
中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传统医学,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刘孟安教授走进学院“杏林讲坛”品牌活动,结合临床实践解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著作。将晦涩难懂的中医理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讲解经方时,既剖析方剂配伍,又分享疑难病症诊疗经验,引导学生辨证论治,让晦涩理论转化为易懂临床智慧,让学生们领略到中医的魅力。
三、以“教学门诊”强技,锻造守正创新的传承之力
针对中医学“重经典、强实践”的学科特点,我院开设中医教学门诊,探索构建“门诊即课堂、跟诊即育人”模式。70余岁的刘教授坚持坐诊带教,通过“望闻问切”现场教学,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将经典条文与真实病案对照分析,从整体观念出发剖析病因病机,让学生深刻体悟“辨证论治”的思维精髓。教学门诊于2024年12月2日正式开诊以来,已经举办十期,为学校师生80余人开展诊疗服务,受到师生一致好评。
以“师承教育”聚力,构建代际共育的协同之局
为更好传承中医技艺和学术思想,我院积极推进师承教育,聘请刘老担任师承导师。在学生师承教育中,刘老注重因材施教,从经典学习、临床实践到科学研究,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在教师师承教育中,构建“老中青三代接力”育人共同体,为刘老设立“刘孟安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开展“三进”行动指导中青年教师:进教研室融合现代医学前沿备课、进实验室融入“君臣佐使”思维科研、进门诊结合经典理论指导诊疗,形成了“老带新传技艺、新敬老促传承”的良性循环。
刘老“退而不休、育人不倦”的实践启示我们:发挥“五老”作用需要激活个体资源、构建育人链条、厚植教育情怀。下一步,我院将着力推进三项工作:一是挖掘整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转化为数字化育人资源;二是拓展“国医传承班”实践,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走访家乡名老中医;三是深化“银龄导师1+N”机制,邀请更多离退休教师参与育人工作。
中医学院将持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以“五老”优势赋能下一代培养,着力造就“心中有经典、手上有绝活、肩上有担当”的新时代岐黄传人!